发布时间:2025-02-21 浏览量:0
前言
INTRODUCTION
近期,nature杂志发表题为Hepatocellular senescence induces multi-organ senescence and dysfunction via TGFβ的文章,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肝细胞衰老释放的因子通过TGFβ通路扩散到肝脏以外的器官,诱发肾脏等器官的衰老和功能障碍,进一步加剧病情。同时,试验证明阻断体内 TGFβ通路可抑制衰老传播到其他器官,从而防止肝脏衰老引起的肾功能障碍。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特殊的小鼠模型(肝脏中缺失MDM2基因)对30236个单细胞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当这个基因在肝脏中被切除时,p53在肝细胞内积累,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上调(p21是衰老的一个关键标志)。通过这些改变,肝脏开始表现出衰老的特征(如β-半乳糖苷酶(SA β-Gal)活性增加),这是衰老细胞的一个常见特征。
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衰老的标志不仅出现在肝脏,也扩展到了肾脏、大脑和肺部,表明:由于肝脏的衰老,导致多个器官连带衰老。器官功能障碍(疾病),与肝细胞衰老的传递有直接关系。
肝脏是人体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同时肝脏疾病的种类也很多,其中由各种肝病引起的肝功能衰竭病情凶险、发展迅速、预后较差。
目前中晚期肝衰竭治疗方法中肝移植被认为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由于肝供体缺乏、免疫排斥反应较强、费用昂贵等等原因,肝移植治疗在临床中受到限制,迫切需要从事临床及基础的研究人员去积极寻找其它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是什么引起了肝衰竭?
如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乙肝或丙肝最为常见,也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肝炎病毒混合或重叠感染引起。
平常感冒经常吃的感冒药,比如对乙酰氨基酚、芬必得、去痛片,还有中草药、抗结核药、化疗药,都可以引起药物性肝损害,严重的时候可以诱发肝衰竭。
如毒蕈中毒、臭米面中毒、四氯化碳中毒等。
如持续一定时间的心力衰竭、休克所致的肝瘀血、缺氧。
由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差异,不同国家肝衰竭病因的差异很大。另外,肝衰竭还与自身免疫缺陷、遗传因素、生活习惯、健康意识及生活环境等有关,因此我们应该对肝衰竭的预防发生及治疗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不同的诱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可以从骨髓、脂肪组织、外周血、脐带组织等提取分离,因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潜力、免疫调节能力和低免疫原性等特点,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肝病治疗及肝组织修复再生领域的治疗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肝病的机制:
1、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
定向迁移至受损肝脏后经由肝脏微环境诱导分化为肝样细胞,填充缺损肝脏组织并发挥功能。
2、免疫调节
受损肝组织中的免疫失调被认为是纤维化和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分泌多种生物活性因子来抑制血清中的炎症细胞的功能,抑制免疫细胞对肝脏细胞的攻击,阻止肝脏持续受损,促进肝脏修复。
3、抗纤维化
在慢性肝损伤中,受损肝脏分泌的促纤维化因子促进肝星状细胞 (HSC) 的活化和增殖,随后转化为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 (ECM) 并释放大量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TIMP)-1,可减少ECM降解并最终通过抑制间质胶原酶活性诱导ECM积累。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信号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目前干细胞应对肝病方向在临床研究及转化上取得了多项成果,包括突破性临床研究结论、干细胞研究项目备案、项目启动及招募患者等。2024年3月齐鲁细胞首款针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干细胞药物获批IND,成功召开项目启动会后,并于7月首例受试者入组,过程顺利。25年1月2日,齐鲁细胞又一项适应症为慢加急性肝衰竭IND再次获批。
现阶段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了间充质干细胞在应对肝脏疾病方面的作用,大量临床前实验证实MSC可以促进肝脏再生,这似乎是应对肝脏疾病的一种有前途、潜力的方法。
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中的应用仍存在很大的挑战,针对不同病理学改变的终末期肝病,对不同年龄、体质、有无并发症的患者等,如何确定标准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种类来源、使用剂量、种植浓度、移植频次、移植途径等,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统一的参考指标。如何保证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体内保持活性的时间,及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随年龄增长活性降低等问题,也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我们期待着干细胞技术不断走向成熟,为众多肝病患者带来新的福音。
【注】文章内容旨在科普细胞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