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
名医专访 | 特邀苏州市立医院医学转化部曹展主任,详解肠菌移植现有临床突破与挑战

发布时间:2025-09-17    浏览量:0

-  T  A 







 L  K  -








IMPORTANT GUESTS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vertical-align: top; visibility: visible;"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名医专访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vertical-align: top; visibility: visible;"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vertical-align: top; visibility: visible;"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 left; line-height: 0; width: 0px; vertical-align: top; visibility: visible;"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访

,赞1

△点击播放视频

近日,大众网特邀专访苏州市立医院医学转化部主任曹展,就现下临床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肠菌移植相关内容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肠菌移植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被称为另一个器官、第二基因组,或第二大脑。移植进来的健康菌群可以改善患者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或改善症状的目的。


Mr.

 曹展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总联络人

· 中国健科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专委会 副秘书长

· 苏州市营养与健康协会肠道健康专委会常委

· 从事肠道微生态和肠菌移植领域基础、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工作

· 主持上海市发改委项目1项,作为核心骨干成员参加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科委工程中心建设和张江科创重点研发等项目,相关成果发表在Adv.Sci,Clin.Transl. Med,EurJEeno-crinol等SCl论文

· 副主编,《临床肠道微生态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多种疾病现新机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肠菌移植作为一种创新的治疗手段,正在为难治性慢性病患者带来曙光。曹展主任指出,该技术目前涵盖消化道内外多种病症,在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治疗中,传统抗生素疗法复发率高达60%以上,而肠菌移植单次治疗治愈率超过90%,呈现出一定的优势。


肠菌移植对困扰老年人的顽固性便秘也有明确效果,此外,在神经障碍方面,包括孤独症、帕金森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如肥胖和糖尿病等方面,都观察到一定的疗效。它的核心在于重建菌群平衡,提升有益菌、抑制有害菌,修复肠屏障,并通过菌群代谢产物调节免疫与代谢通路。曹展主任表示:“肠菌移植不管是在临床研究还是在临床应用中都凸显出了明确的治疗效果。”这表明该技术正在从研究走向临床,为更多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作用机制明确

孤独症成潜力研究热点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肠菌移植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移植健康菌群重塑患者失衡的肠道菌群。曹展主任详细解释了三大作用机制:重塑失衡的肠道菌群,使有害菌降低,提升有益菌的水平;促进有益菌定植,同时修复肠屏障功能;利用健康菌群稳态产生的代谢物,通过调节免疫等代谢通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标。


针对自闭症、帕金森病等神经精神疾病患者,肠菌移植的治疗策略具有特殊性。曹展主任表示,虽然这两个疾病一个是神经发育障碍,一个是神经退行性疾病,但它们有个共同特点——很多患者都伴随胃肠功能障碍。


“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再通过菌-肠-脑轴的作用机制,可以调节帕金森、孤独症患者的核心功能。”在临床治疗中,孤独症患者的语言、社交障碍有明显改善;帕金森患者的胃肠功能和相关状态也能得到调节。


标准化挑战与未来潜力并存


<svg viewbox="0 0 1 1" 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width:0;vertical-align:top;" role="img" aria-label="插图"></svg>

从实验室研究到临床应用,肠菌移植面临标准化挑战。曹展主任将这些挑战概括为四个方面:供体的标准化筛选,需要严格按照五步六维度方式进行;生产质控的标准化,要求生产工艺符合P2实验室精密标准;临床应用的标准化,医护人员需经过合格培训,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卫健部门医政管理方面,需要既包容又严格的监管。


尽管面临挑战,肠菌移植在多个疾病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除消化道疾病外,肠菌移植在肿瘤免疫治疗中能够对PD-1或PD-L1疗效增敏达到很好效果。还有一些医疗机构将其用于对抗衰老或减肥等方面。


曹展主任特别强调了肠菌移植在孤独症治疗方面的潜力:“我们国内的孤独症患者已经超过1000万,基数很大。我们苏州市立医院在秦环龙教授的牵头下,拿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其中最重要的临床研究就是治疗孤独症。”


目前,该医院已入组100例患者,治疗进展超过70%。结合之前在上海开展的临床研究,累计已达1500例,肠菌移植改善孤独症患者核心症状的有效性基本在75%以上。曹展主任介绍肠菌移植治疗孤独症主要改善点集中在三个方面: 患儿胃肠功能恢复;语言和情绪方面恢复,能够主动交流和对视;睡眠得到明显改善。


肠菌移植作为前沿医疗技术,正不断拓展难治性疾病的治疗边界。曹展主任强调,推动技术标准化、加强医疗监管与深化临床研究,是保障其安全、有效发展的关键,也为更多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研究深入和标准完善,这项技术将为更多难治性疾病患者带来希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