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
新闻媒体
重磅时讯丨联合三家院校,齐鲁细胞获得“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立项

发布时间:2021-12-16    浏览量:0

  近日,科技部对“十四五”国家重点专项“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拟立项项目进行了公示。我司参与的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外泌体促进骨髓组织损伤修复及功能重建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2021YFA1101500)获得立项。该项目分为四个子课题,由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山东省齐鲁细胞治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鲁细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同承担。我司副总经理兼研发总监谭毅博士带领团队承担脐带间充质细胞及其外泌体产品的开发转化工作。王欣博士和杨双双博士作为项目组核心成员全程参与申报和研发工作。

干细胞存储  

  干细胞转化应用和药物研发是国家科技创新的焦点,继“十三五”之后,有关干细胞研究再度被列入“十四五”并更新项目名为“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这意味着干细胞研究的目标将更加明确,就是围绕干细胞发育与器官再生关键科学问题,为重要组织器官修复与替代及重大疾病诊疗提供创新理论与技术,体现了我国从科技创新体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高度重视。干细胞的产业化作为干细胞研究的重要基础,将更加凸显企业在干细胞转化领域的关键作用和重要地位。

  

  骨髓是由造血干细胞(HSC)、间充质干细胞(MSC)等众多细胞和基质成分构成的复杂器官,临床所用的多种药物、放化疗、骨髓移植等手段极易造成骨髓损伤或导致骨髓功能受抑,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风险点。促进骨髓损伤修复、加速其功能重建是大量肿瘤患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的重大临床需求,脐带 MSC 及其外泌体是促进器官组织再生的理想候选药物。当前MSC 临床试验疗效良莠不齐,产品质量是其中关键制约因素。

干细胞存储

齐鲁细胞此次将“实现脐带MSC及其外泌体产业化的技术革新,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脐带MSC及其外泌体新药研发体系”的战略目标融入项目设计,针对二者临床级产品的共性制备技术、关键过程控制、新药研发体系建设等关键技术瓶颈及创新性探索提出解决方案及建设性见解,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培养体系,填补国内空白。  

  王欣博士表示“本次立项以骨髓器官损伤整体修复为切入点,集中解决促进骨髓损伤修复中成药机制及临床转化两大关键科学及技术问题,集各家所长,是一次将科学研究-规模化生产-临床应用模式付诸规模化生产的重要实践。我们必将抓住此次机遇与挑战,打好细胞产业化升级中的'攻坚战',使公司研发创新更上一个台阶”。杨双双博士表示“被誉为'大国软实力'的干细胞研究正步入深度产业化的阶段。此次能顺利的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搭建与产品研发'双管齐下',既是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公司长期积淀的研发实力的重要体现,对中国干细胞及外泌体治疗产业化的推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干细胞存储  

  齐鲁细胞一直承担着山东省区域细胞制备中心的建设,将为山东省干细胞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借鉴,加速形成区域集群,构建良性循环的干细胞产业生态圈,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公司以干细胞免疫细胞技术为核心支撑,进军上游的细胞存储、中游的细胞应用、以及下游衍生产品的开发,是细胞治疗行业为数不多的涉及全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

干细胞存储  

  建设有符合国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中心实验室,承担省、市级科研项目13项,拥有38项专利,制定企业标准9项,承担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及多个技术创新项目,自主研发的无血清培养脐带 MSC 已获中检院质量复核报告,已建立 MSC 制备和质控体系,研发了临床级别外泌体高通量分离分析工艺,建立了外泌体产品企业质控标准。近年来,公司精钻于产学研结合,致力于干细胞免疫细胞相关的培养、存储、科研和临床转化等工作,未来将打造成为细胞存储容量达到千万份级的生命银行,截止目前齐鲁细胞已经为26个省,84个地级市,324家医疗或科研机构,制备及出库25000余例细胞,惠及全国数十万家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未来,齐鲁细胞将继续发扬“产学研”合作模式,加强与知名院校、实力院所的合作共赢,打造“基础—技术—产品—应用”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实施策略,突破科技创新,构建核心技术壁垒,持续完善企业多场景服务能力,将公司打造为干细胞产业创新中心,乃至升级为国家干细胞产业创新中心。“落其实思其树,饮其流怀其源”,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彰显齐鲁细胞的责任与担当,为推动山东省建设科技创新强省,辐射带动全省医养健康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