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1 浏览量:0
前言
INTRODUCTION
“围绝经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更年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用“围绝经期”这一术语替代“更年期”,以便更准确地描述该阶段——即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绝经的本质是卵巢功能衰竭,而雌激素的波动性下降与缺乏会引发多种相关症状,这些症状统称为“绝经综合征”,具体包括月经紊乱、潮热出汗、睡眠障碍、情绪变化及全身肌肉关节痛等;同时,这还会增加女性患代谢性疾病的风险,如钙代谢异常、脂代谢异常(如骨质疏松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等)。
绝经管理的理念是在缓解绝经相关症状的同时,预防中老年慢性疾病的发生,是“治已病”的同时兼顾“治未病”。目前,治疗围绝经期症状最普遍的方法仍然是激素替代疗法(HRT),通过补充体内下降的雌激素水平来缓解症状。然而,HRT的适用性并不普遍,由于激素治疗会增加患乳腺癌、血栓及胆结石的风险,女性卵巢功能萎缩,导致身体出现众多不适甚至疾病,因此必须谨慎并限制激素疗法的使用,寻找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了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为围绝经期症状的管理带来了新的希望。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一种微小囊泡,直径约30 - 150 纳米,它携带了丰富的生物活性分子,如蛋白质、脂质、RNA等,具有穿透生物屏障、低免疫原性的特性,能够介导靶向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及遗传信息的功能转移。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泌体在多种生殖疾病的应对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包括原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多种癌症,如卵巢癌和乳腺癌等。
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MSC-exos)的抗炎与抗凋亡双重作用对保护围绝经期卵巢功能尤为重要。在分子机制层面,外泌体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影响卵巢功能:
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困扰着75%以上的围绝经期女性,传统上认为这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有关。近年研究发现,外泌体可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减轻此类症状。下丘脑神经元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外泌体携带多种神经肽和miRNA,参与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重塑。关键机制包括:
5-羟色胺信号调节:外泌体miR-6769b可靶向作用于5-HT1A受体mRNA,调节5-羟色胺能系统活性,稳定体温调节中枢;
雌激素受体表达维持:神经元来源外泌体中的miR-324-5p可防止雌激素受体α(ERα)过度下调,维持下丘脑对循环激素的敏感性;
神经炎症应对:MSC-exos通过传递抗炎因子IL-10和TGF-β,抑制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减轻下丘脑神经炎症,从而改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雌激素缺乏会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引发骨质疏松,外泌体通过多靶点干预骨骼系统稳态,成为防治骨质疏松的新策略。在骨骼保护方面,外泌体的核心机制包括:
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天然载体,在女性绝经综合征的多系统管理中展现出独特优势。通过调控卵巢局部微环境、维持神经内分泌稳态、保护骨骼系统及改善代谢状态,其优势在于增强人体自身雌激素的产生,有望成为一种更个性化、更自然、更安全的方式来管理围绝经期症状,赋予女性新的活力,重新塑造个人的生活、人际关系和未来目标。
【注】文章内容旨在科普细胞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