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2 浏览量:0
- T A
L K -
IMPORTANT GUESTS
名医专访
—
近日,凤凰网山东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旖旎进行访谈。王主任就公众关心的血液系统疾病就医指征、现有诊疗方案以及新型治疗手段等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精彩内容详看采访视频】
Ms.
王旖旎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北京市第四届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
· 北京市通州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通州区第三届青年联合会医药卫生界别委员
· 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内科医师分会常务理事
· 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科研项目和人才计划项目
· 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医管局青苗培养计划
· 参与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项,软件著作版权1项
· 参与专业领域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5部
科室特色方向:
· 针对浆细胞系统疾病,依托安贞医院的国家心血管疾病大平台,实现心脏轻链淀粉样变性早诊早治及血液-心脏共病闭环管理,提高患者血液学和器官功能双重缓解率
· 针对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共病管理方面,为血液肿瘤合并心血管基础病患者提供围术期凝血调控绿色通道及个体化方案,破解心血管手术出血/血栓难题
解析血液系统肿瘤
现有治疗手段
王旖旎主任首先介绍,目前高发的血液系统肿瘤主要有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从传统治疗方式来看,这些疾病以化学治疗为主导,部分疾病可根据疾病背景及病因,采用化疗联合放疗的“三明治”疗法,但化学治疗仍是主要手段。
随后,王主任重点解析近年来的创新性治疗手段:一方面,新型药物(包括靶向药物及单抗类药物等)不断涌现,改善患者疗效与远期生存率;另一方面,细胞治疗技术(如 CAR-T 细胞治疗、间充质干细胞技术等)在临床应用中日益广泛。针对细胞治疗的应用场景,王主任进一步指出,对于复发耐药或对传统化疗不敏感的淋巴瘤、骨髓瘤患者,可在传统方案基础上加用靶向抗体治疗(单抗、双抗等);若疗效仍不理想或疾病复发,则可考虑采用 CAR-T 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方案进行挽救性治疗。
安贞医院血液科科室特色
王主任介绍,安贞医院血液科的特色诊疗方向涵盖四大领域:浆细胞系统疾病、出凝血疾病、骨髓增殖性肿瘤以及噬血细胞综合征/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王主任详细阐述突破性治疗手段对患者的助益。针对心脏受累的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因其心脏功能受损、基础状况较普通患者更差,无法耐受传统化疗,新型靶向药物的问世与细胞治疗技术的介入支持,使这部分患者实现 “无化疗” 治疗模式。这不仅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存预后,更重要的是改善治疗耐受性。
此外,王主任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共病患者管理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老龄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血液肿瘤患者日益增多。安贞医院血液科依托医院心血管专科优势,建立血液与心脏协同诊疗模式,为共病患者提供全程保障,确保其更顺利完成抗肿瘤治疗,并能在治疗过程中及时识别与干预心脏恶性事件。另外,对于噬血细胞综合征、EB 病毒感染相关的噬血细胞综合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唯一的治愈性方法。而针对移植后并发症(包括移植后心脏并发症)及排异反应,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已展现积极价值,能改善相关并发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与获益。
展望细胞技术
在血液系统肿瘤方向的前景
访谈尾声,王旖旎主任着重强调细胞治疗技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领域的重要地位与发展潜力。她指出,该技术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革命性进展,为既往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成为复发难治性、多线治疗失败患者的关键治疗选择。以 CAR-T 细胞治疗为例,目前已研发出多种靶向抗原治疗方案,一定程度改善复发难治患者的生存预后。随着技术持续发展,细胞治疗有望超越当前“挽救性治疗”的角色定位,向更广泛的前线精准治疗领域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