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3 浏览量:0
前言
INTRODUCTION
炎症本是机体对抗感染和损伤的防御机制,但当它演变为慢性炎症,就会像一个“潜藏”的破坏者,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机体健康。
它与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长期压力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它正在静悄悄地对全球数亿人的健康发起攻击,无论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还是阿尔茨海默病、慢性肾病,这些棘手病症的背后,都有炎症失控的身影。
传统的抗炎药物(如激素、非甾体抗炎药、生物制剂)虽然有效,但往往伴随着显著的副作用(如感染风险增加、胃肠道损伤、肝肾毒性、长期使用耐受性差等),尤其对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病患者和老年群体。
近期一项发表在《PLOS One》上的开创性临床研究:55名平均年龄77.4岁的高龄慢性病患者,在接受多次干细胞外泌体临床研究后,不仅安全性良好,更显示出缓解慢性炎症的潜力。
该研究共纳入55名患有不同慢性病且对标准疗法反应不佳或不耐受的成年患者(平均年龄高达77.4±10.1岁,涵盖高龄人群),其中包括: 肺病(如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COPD):12人;心力衰竭(NT-proBNP ≥ 900 pg/mL):14人;慢性肾功能衰竭(eGFR ≤ 40 mL/min/1.73m²):10人;全身性疲劳:19人。
研究中,MSC-CM通过三种途径给药:静脉注射、动脉注射和吸入。每位患者根据病情需要接受多次治疗,每次剂量经过精确计算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MSC-CM的安全性得到了初步验证,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
通过对55名受试者的长期观察,研究人员记录了治疗期间的所有不良反应,并对其性质和频率进行了详细分析。
结果显示,部分受试者报告了一些轻微的不适,例如短暂的发热、注射部位红肿或轻微头晕,但这些症状均在短时间内自行缓解,且未对受试者的整体健康造成显著影响。并且这些不良反应与MSC-CM之间的因果关系尚未明确,可能与其他个体差异或基础疾病相关。
另外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比研究前后的CRP水平,发现MSC-CM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受试者的炎症状态。55名受试者整体给药前后CRP水平略有下降(0.296 ± 0.607 mg/dL vs. 0.249 ± 0.533 mg/dL),但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p=0.5994)。具体而言,无论采用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还是吸入给药,所有受试者的CRP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些治疗前CRP水平高于正常范围(>0.3 mg/dL)的受试者中,这种下降趋势更为明显。这表明,MSC外泌体可能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和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有效缓解慢性炎症,为应对炎症相关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干细胞外泌体是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直径仅30-150纳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
这些微小囊泡虽结构简单,却蕴含着巨大的调节潜力。它们如同精密的生物“快递员”,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如miRNA)等多种活性物质,能在细胞间传递“修护”的指令。
近年来,外泌体在临床研究中显示出的优势:免疫原性低、稳定性高,使其成为具有一定前景性的策略,为慢性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期待外泌体技术的早日成熟,为大众带来福音。
【注】文章内容旨在科普细胞知识,进行学术交流分享,了解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构成任何应用建议。